營隊活動

青年卓越禪修營 - 宜臻

2024-01-30

|認識自己|

 

「我們每天都花好多時間在接收訊息,但那些真的跟自己有關嗎?真正跟自己有關的,我們又瞭解多少?」這是在寶儀姊的演講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在參加營隊前,曾因為「收手機五天」而猶豫好久,但實際體驗了才發現,這其實是一份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的禮物。

 

 

剛上山時,有許多和自己原本生活不同的習慣需要重新適應,最深刻的就是「作息」,每天10點上床躺平、6點下床盥洗,到後面幾天甚至需要在天尚未天亮的5點起床,原本想到這些,就會擔心早起會有多痛苦、晚上睡不著會多辛苦等等。

 

但在這些心情產生的同時,內心卻也不斷浮現聖嚴師父的話:「把生命留在現在」,而當自己練習將心思放在現在時,那些疲倦、擔心似乎都不見了,更多的心情是「珍惜」,才意識到平常的那些「擔心」,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另外就是三餐後的休息時間,以往只要有空閒時間,都是透過滑手機來消磨時間,因此在營隊前一兩天,即使是一小時都覺得是很長的空白,因此有些坐立難安。

 

於是漸漸得我開始去嘗試寫日記、與自己獨處,甚至是主動與夥伴聊聊天,在沒有手機的束縛下,我發現一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變得相當真誠與自然,不再因為對方在滑手機而不敢接近,自己也不再會透過滑手機遠離人群,那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流動,真的很美好。

 

 

在沒有手機的這幾天裡,我也開始覺察到了自己內心很多小小的聲音,是平時容易被自己忽略的,也驚覺原來平時念頭的去留有多麼迅速,但自己未曾認真覺察與發現,正如法師所說:「那些遇到事情心理所浮現的聲音很重要,那是你更認識自己的途徑。」

 

|課程|

 

當初報名時,其實沒有料到營隊裡會有這麼多心理學的元素,即使自己從大學就一直在本科系打滾,但這幾天的課程,仍深入我心,令我為之動容。

 

我很喜歡憲宇老師在一開始串連了這五天的工作坊課程,用心理學X佛法的設計,讓我們能夠在探索自己與敘說故事的過程中,也體會如何好好「活著」。

 

印象深刻的是憲宇老師在一開始就創造了開放的空間,讓組員們能夠彼此有機會好好述說生命裡的挫折,這些可能是我們從來沒有機會說、甚至是沒有人能夠聽我們說的事,但當下組員間的氣氛很安全、很溫暖,在述說的同時,能感受到自己正真誠地被聽著,再加上最後讓我們自己長出自己的「韌性」,對我來說是個很帶給我力量的課程,也在一開始就有機會與組員熟悉。

 

 

另外就是楊蓓老師的家族治療課程,讓我內心充滿許多感動,最特別的是用「離家出走」來形容「情緒截斷」,給予了這樣的狀態一個很大的價值與肯定 —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是你與家庭分化、獨立的過程」;但楊老師也不是鼓勵我們要無理的離家出走,而是「帶著明白」、「活得坦蕩蕩」。

 

讓我最動容的一句話是楊老師說:「我們這種學心理治療的人,格外相信出生頭6年是個體一生的胚胎;最重要不是要改變原本的家庭,而是要看得越來越明白:自己這樣也挺好。而當你看明白時,改變就開始了。」

 

這不僅給予了我新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原生家庭,也顛覆了我原本對於心理治療的想像,讓我重新看待自己正在投入的專業,原來重要的從來不是要改變什麼,而是「聽懂」與「看懂」。

 

 

|禪修|

 

在參加營隊以前,都以為禪修就只是靜靜地坐著,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就是禪修;但來到營隊後,才發現禪修不僅僅只是「打坐」,範圍廣至走路、吃飯、站立、睡覺…生活上的種種行為都可以是禪修,且每一種禪都有「方法」。

 

這些方法沒有要我們體會艱深抽象的概念,而是回歸到最原本的「身體」、「五官」之感受,細細去感受此時此刻當下的自己,聽似簡單,做起來實為困難啊!諸如:「吃飯時嘴動手不動、手動嘴不動」、「走路時不要想著目的」等等,也才突然意識到平時的我們是如此被繁忙的世界推著向前,而忽略了活在當下。

 

 

雖然要實踐每一種方法還是有些困難,但當每一次嘗試練習方法時,都感覺到自己正與自己「同在」著,「動作簡單了,心就簡單了」是法師提醒我們的話。

 

在山上得到的這些「方法」,讓我們可以帶下山繼續練習與學習,真的是很實用、也很寶貴的禮物。認識自己是段漫長的旅程,而我很慶幸我開始走在這條路上了。

 

文 / 宜臻

攝影 / LU LU 周仁傑 王育發 許朝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