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課程

正信的佛教

2023-03-29

 

「放下與放棄有什麼不同?」

「如何分辨正信的佛教?」

「佛陀為什麼會制戒?」

「何謂業報?」

 

3/28晚間7點半,在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新開的青年佛學課程中,演謙法師以貼近日常生活經驗為例,與近50位學員透過提問與交流;

 

分享「依戒而住」、「依法為師」、「因果」、「因緣」等基礎佛學觀念。

 

「很多人害怕戒律,是因為擔心起了不好的念頭,就犯戒了。」

 

演謙法師分享佛陀涅槃前,教導阿難尊者以戒為師,將戒律當作指導修行。

 

法師指出,有佛法戒律的保護,它會讓我們不容易與煩惱相應,更能提起慈悲心、菩提心,知道什麼事情該做與不該做,從根本種下善因,才能得到解脫煩惱的果。

 

 

在《聖嚴法師108自在語》中,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蘊含待人處事的大智慧,演謙法師引導討論,讓青年們從佛法觀點認識到「真正的放下,是要放下個人的欲望、怨恨和仇敵,而不是放下慈悲心」、

 

「努力以後,心中已經沒有好壞成敗,才是真正放下」。

 

「即便知道你做什麼,病人都會往生,但是只要不放棄,願意在他死前多做一些努力,就可以讓病人不會那麼痛苦的離開。」

 

每天在急診室目睹生離死別,心中對病患之死常懷愧疚與遺憾,擔任護理人員的李柏儀從課堂討論、聖嚴法師的錄影開示中,學習到用佛法觀念坦然面對所有的因果與努力創造善緣。

 

 

「放下是徹底的接受,什麼都能放,但是慈悲心要提起。」

 

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擔任演算法工程師的林育如回饋,「放棄」帶有比較負面的情緒,「放下」比較中性,她覺得若過度執著於名利、享受、貪欲、仇恨等,會對往後的人生行事會產生阻礙,強調「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有預設的框架」。

 

「即使是對待渺小的蚊蟲,我們也要多點慈悲心。」

 

已有佛學基礎的林曉彤,抱著複習的心態前來,今天從法師講述「殺戒」5個條件:是眾生、眾生想、起殺心、興方便、命斷,讓她學習到日常每一個心念都必須止惡行善,勿以惡小而為之。

 

 

「聖嚴法師一直強調,佛學不只是一個知識,最重要的是如何運用佛法在生活中。」

 

演謙法師表示,聖嚴法師運用淺顯易懂的現代語言來詮釋佛法,期盼接引青年認識背後深刻的意涵與理念,正確理解佛學,學習法師珍貴的身教與言教,並勇於在日常中分享與實踐。

 

圖、文、影音 / 林雅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