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德貴

【夏季卓越禪修營】泓軒

2016-09-02

心得分享

【 時時刻刻都充滿改變的契機   】

下山已經三天了,這三天的工作狀態,明顯變得更放鬆、自在。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多久,因此先寫下這篇文章。如此一來,往後面對境界而身心動搖時,或許可以從這裡得到一些提醒。

營隊的核心與其說是禪修,不如說是禪門的生活態度。禪門的修行和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修行的目的是消融自我,但如果沒有先從生活中培養堅實的自我,那也無從消融起,更可能隨著境界的加深,產生走入歧途的危險。

營隊中大部分的時間是體驗和交流,相對於禪七的全程禁語,禪修營的氛圍和生活是比較接近的。和日常生活不同的是,因為有佛法作為一個穩固的價值觀基礎,所以能夠盡情的付出、剖白,不怕受到傷害。這八天之中我們暫時拋下資訊產品和個人財物,在遵守道場規則的前提之下,一切的行為沒有正確與錯誤的分別。任何狀況都是很好的機會,練習身體和心靈的覺察能力。

我在這幾天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我大概是個很難搞的人,只有在極難得的條件之下,才能真正的敞開心胸。我亟需培養一種信念,無條件的利益他人,終能有所回報。人們聚在一起不是只會帶來對身心的戕害與限制,而是有創造出正面事物的可能。在這幾天中我獲得這種信心。在回到日常生活中時,面對不合己意的情況,能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禪修的作用是讓煩惱鬆弛。煩惱還是在,外在的客觀事實也沒有改變,但卻從中看到更多機會。每個時刻都讓身體與心靈回到當下,那麼時時刻刻就都充滿改變的契機。一直覺得禪修和建築很像,都是無法找到一定的規則,而是要能擁抱不確定性,在真實世界的不斷變動之中尋找出路。

建築的訓練讓我在面對看似恆久、穩固的建築與城市時,更能理解其中的因緣聚合;而禪修的體驗,也能讓身心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產生更細膩的感受。這感受或許能夠回饋到建築的創作與實踐中。

我在營隊中寫下:

願離三界苦,

願得悲智力。

願捨此身命,

願續福慧命。

面對世界的考驗,我的力量來自於:這個身體、這個生命都終將捨去,那還有什麼是不能捨的呢?我希望能時常認知到這點。希望能覺察到那些看似快樂的經驗實則痛苦,而時間和空間也不是我們平常想像的那樣。

願再次上山之前,能繼續以禪修方法,安定身心、培養意志。也祝福身邊的人,都能在修行或建築之路上有所進展。願正面的力量凝聚,並有所作用。願所有的煩惱得到鬆弛。阿彌陀佛。

(圖片為法鼓文理學院,是我們在營隊期間居住、活動的地方。感恩姚仁喜建築師、大元建築工場與相關團隊,共同創造了這樣一個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