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隊活動

春季 社青禪修營

2021-04-13

 

 

當我們從夢中醒來,可曾想過,真實的生活或許是另一個長夢?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於4/1~4/5連假期間,帶領近百位職場青年,在法鼓山園區法華書苑體驗5天4夜「社青禪修營」,除了禪修指導、聆聽創辦人 聖嚴法師開示影像,今年還首度邀請禪堂堂主果醒法師帶領工作坊,透過豐富的日常案例、禪修經驗與公案,讓學員體驗禪法的覺照力與活潑妙用。

 

 

「人類的感官記憶可能被大腦所欺騙」、「喜歡與討厭來自記憶」、「是誰在感知?」、「『我』是我?」……,果醒法師帶領學員探討腦中所感知的世界、物質世界與夢中世界,都是心所感知的影像,然而心有無限功能,卻容易受限於人類的感官經驗,表示「生活處處皆是禪,而禪就是我們的心」,強調把身體當作修行工具,才能跳脫習性窠臼,解脫生死煩惱。

 

 

果醒法師現場以布袋戲偶舉例,臨濟禪師稱控制戲偶的幕後之手為「無位真人」,現象是木偶身上的外衣,但是令我們的身體會動、會感知的是心。法師指出,一般人以為心在身體裡面,身體在空間裡,有既定的時空觀念,但是其實當我們睡覺入夢時,感知身體消失了、時空消失了,指出人類對心所投射的影像、記憶、情感與時空,往往來自習性與偏見,引發在場學員踴躍探討。

 

在小組討論「本尊跟影像有什麼差別」、「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時,讓蔡名瑋憶及前幾個月剛往生的外婆,也體會到每個家人都從不同面向認識外婆,而最後全體建構出的外婆形象,或許也不是外婆真正的「心」,與其因無法真正認識一個人而遺憾,不如只要與對方產生善緣與美好的連結,也就足夠了。

 

 

在學校擔任護理師的陳柏如,從近年國際疫情帶來的生死變動,以及就她觀察的,許多學生背負社會期許與壓力,而陷入憂鬱、躁鬱的泥沼中,但是藥物難以解決真正根源,需要心靈的開導與支持,這些無常與感慨引導她不斷探索:「什麼是『我』」、「『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營隊引導對「我」的具體探索,讓陳柏如逐漸體悟,既然「鏡像中的我」、「夢中的我」都不是我,都是心所感知、創造出來的,煩惱也是想出來的,讓她想到「不要把過去帶到現在,不用現在的心想著未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把現在每一刻都活好」。

 

 

打過禪七、從事社工業務的黃美甄說,當遇到緊急事故,感覺心很慌張時,就會數呼吸讓自己心靈沉澱下來。她覺得在忙碌的過程中,人很難覺察自我身心狀態,感謝法鼓山的青年營隊提供放鬆、自在的場所,不受外界資訊與刺激干擾,可以沉靜在自我世界,並透過禪法不斷練習自我覺察,學習好好與自己相處,進而更了解自己。

 

「來寺院最大的好處,就是體驗規律的作息,運用禪修方法,專注做一件事情。」

 

擔任營隊總護的演無法師表示,很多在職青年由於作息不正常,影響身心失衡,因此邀請他們來營隊,共同學習從歷代祖師大德流傳的禪修觀念,練習調心、調身、調息、調睡眠、調飲食,包含固定的休息、出坡勞務,讓心在禪期中透過規律狀態,可以慢慢沉澱、安定下來。

 

文/ 林雅櫻   圖/ 青年院、林雅櫻  影/林雅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