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德貴

樂齡關懷工作坊 - 練習無聲的愛 

2020-12-16

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大多數的青年對長輩們變「老」、生「病」的歷程,沒有心理上的建設及準備。

 

義工詹謹禎在阿公罹患失智往生後,想到無法悉心照護的遺憾,以及父母日漸年邁,

 

她說:「我希望能培養正確照護觀念,讓長者可以有尊嚴被對待,好好的離開」。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10月起舉辦的樂齡關懷工作坊,邀請擁有28年臨終關懷經驗的張寶方老師,以豐富的臨床實務,指導學員進行模擬往生者、照護者、失能長者、義工、家屬等等角色,並學習在面對不同疾病、性格的長輩時,如何運用智慧安撫與關懷。

 

12/16課程圓滿之後,將邀請學員定期到社福機構關懷服務,用無聲的愛「聽懂」長者的心。

 

 

「學習溝通,不是從言詞,而是從同理心去聽懂長輩的需求。」

 

 

張寶方表示,課程除了分享臨床實務經驗,還包含長輩肢體表達、安全照顧、身體清潔舒適、常規護理,都是基本的常識跟技能,讓學員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照顧長輩的需求,創造世代間緊密的連結。

 

「我會和他們聊日常生活、新聞時事,讓被照顧者多一點社會的連結,不要讓他們覺得被孤立在病床上或輪椅上。」

 

詹謹禎3年來跟著法青會到三峽、深坑、新店等地的社福機構服務,她說長者從一開始有防備心,後來會掉著眼淚緊握他們的手,捨不得義工離開,「長者渴望被陪伴,有些甚至盼有人還記得他還在這個世界上」。

 

 

一次去社福機構帶領長者念佛的經驗,學員謝丹文看著久臥病榻的長者們,對財產、感情的問題耿耿於懷,老師則指導運用同理心陪伴關懷,讓他們可以暫忘心事,令她心中產生很大的震撼,反思自己是否也有放不下的煩惱,因而更懂得珍惜時間來做好事。

 

「有部分長者因生病無法說話,我們在課堂中練習用眼神傳遞愛的感覺。」

 

謝丹文笑著說,她直覺想到的是像漫畫中眼睛變成愛心的樣子,「無聲的愛」看似抽象,但眼神情感、肢體動作其實都能有關懷的功能。

 

法鼓山青年院演謙法師表示,明年還將規劃第二系列的樂齡工作坊,希望將佛法中「無常」、「無畏施」等等觀念分享給民眾,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可以自利利他的樂齡青年

 

文、圖@林雅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