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課程

【生活覺招研究室】11月主題:我,有自信嗎?

2019-11-16

 

「我,有自信嗎?」這個問題是不是時常在日常生活中困擾著自己?

11月16日這一天,70位年青人,齊聚一堂討論「自信是什麼?」以及「如何改變讓自己更有自信?」

活動一開始,法師讓大家分成每三人1組,分別飾演有「聽語障礙」、「視覺障礙」與「手部障礙」的人,

彼此要合作,互相補足對方的缺陷,共同努力才能避過重重障礙抵達終點。

 

 

大家從遊戲過程中體悟到,相信別人就是相信自己的道理。

 

接著,在「掌握幸運的關鍵」短講影片中,主講者提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幸運最重要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博士所提出,指的是「對自己是否能夠應付某種狀況的能力的信心。

要想要提升自我效能,可以藉由「吸收知識、模仿成功案例、找出關鍵、創造自己的版本」,面對失敗重新再來,

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鍥而不捨,就可以創造幸運的人生。

 

看完影片,法師請大家思考「自信與自大一樣嗎?」,有的人明明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為什麼卻還是沒有自信?

有學員分享:「自大是透過比較而來的,自信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不會被別人的評語影響。」

另也有學員表示:「自大是以為自己站在很高的位置往下看,自信是由下慢慢的往上爬。」

法師提到:自信是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篤定。

所以,聖嚴法師曾說過:「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瞭解。對自己瞭解得愈清楚,自信心就愈堅定。

清楚自己的智慧、體能,明白自己的觀念、學問和能力, 包括財力、腦力和技術,

連自己的缺點、限制也知道得清清楚楚,自信心才得以建立起來。」

如實的了解自我,承認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適時調整身心與環境互動的狀態,就能夠越有自信。

而最好讓自己有自知之明的方式,就是禪修。

 

 

活動的尾聲,法師帶大家體驗15分鐘的禪坐,練習從放鬆身心中找回自我,更深層的了解自己。

 

12月7日,今年最後一次生活覺招研究室,主題是「生與死」,

邀請大家繼續回到農禪寺,一同來了解佛教徒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