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隊活動

【水陸法會送聖 】范寧鷳

2016-12-16

心得分享

【 一心一意  】  下篇

送聖結束後走出大壇,細雨仍裹著寒風飄飛著,點點落在每個沒有傘的我們身上,但那時心中已然消些自己平時對壞天氣的怨懟,我笑著和同行的夥伴說:「這不是雨,是『楊枝淨水遍灑三千』。」不曉得這場圓滿的法會的結束,自己心中的喜悅和恬靜是否就是法喜?然而,那樣的踏實和平靜直至一週後仍會在夜晚觸動著我。

我想起前些日子才結束的果慨法師「佛教徒的生死觀」的課堂作業,每次必要我們回答自己對他人「布施」了什麼?(法師所謂的布施並非限於財施,而是能對他人有益,教他人愉悅之一切作為)。這次的活動又讓我想起在最後一堂課對自己的問題:究竟是誰在布施?誰是被佈施者?這當中真有清楚的界線?

別人因我的付出感到溫暖,而我亦因其反應而感到開心,甚至覺得踏實並得以自我肯定。在這樣的境況下,誰才是布施者?誰又才是被布施的人?撇開了以往以二元對立的視角看事情後,我看見的是圓滿和寬廣的世界,看見的是法鼓山這一方的淨土,以及將被擴展出去那仍未完成的「未來淨土」,更看見不是那所謂的布施,而是人人理應做的事。在這樣的角度下,種種的我執和成見都被消融,並能以更謙卑和柔軟的心去待人處事。聖嚴師父說的「利人便是利己」是這樣嗎?這二者並非順序上的先後次第,而是同時俱成。

那一刻,我又再次回想起先前思考的「焰口餓鬼」存在與否的問題,然焰口餓鬼之存在與否對當下的我已非重點,而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法會中,它讓人們生起悲心與悲願,看見慈悲,學著慈悲,以及實踐慈悲,這似乎才是法會除了對亡者所具的意義外,亦是對生者能生起的更重要的正面意義。

從法鼓山下山的那段路,我看著來迎觀音的背影到正面,而想起營隊時法師投影機上放的從不同角度和距離拍攝的來迎觀音像。法師是為了告訴我們,來迎觀音不是藏在法鼓山,祂是一步步走下山。此即如同祂總是「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不懈地救渡娑婆世界的眾生,而一切眾生都當學觀音與做觀音。

隔著窗玻璃,因為從觀音遠方的背影到清晰的正面慈祥的面容,那一刻我湧現泫然欲淚的衝動,自己似乎又找回《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那樣慈悲又無畏的精神去面對總是懦弱地想逃避之總總困境;拾起勇氣去面對當下正在做的那上山前令我感到自找麻煩的《法華經》相關論題的寫作;去面對未盡圓滿的現況,用已找回的力氣告訴自己只要盡心與盡力,因為一切只是過程。此時,過去最不願面對的「可能」失敗也因此不再那麼教我恐懼。在這場法會的過程中,即便我未入過「法華壇」,卻似乎找到那個提醒我要有作夢勇氣的《法華經》,告訴著自己願有多大,心力亦可多強韌,而眼下那得以計算的時空並不是能夠拘限自身的框架,因為我們有生生世世,而菩薩道是不會隨著生命的終點而消歇。

這三天兩夜不到的法青送聖之雜感難以兩三言道盡,故勉強為詩抒之:

寒夜頻頻打棚聲,不是冷雨不是風。法鼓遍響三千界,萬般我執盡虛空。

願將這篇筆拙但真誠的心得與文末此拙詩,分享給所有這一世得為人身的我們,因為我真的相信所有人都會是未來世的佛菩薩,只要悲願不滅。

感謝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感謝這場莊嚴的水陸法會,感謝所有辛勤付出成就這場法會的法師、義工、與會的大眾、一直幫我調整步伐的周圍同伴、送我剛好合腳居士鞋的法青,以及得為人身而得聞佛法的美好因緣。

阿彌陀佛

法青 范寧鷳 合十

回上篇【一心一意 】心得-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