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隊活動

【悟吧!二日營:生命關懷工作坊 】趙婉婷

2017-04-10

心得分享

【  因為生死,活在當下  】

在張寶方老師的引導之中,我們打開心房,各自與一位有緣在此營隊相遇的同學,彼此合作,幫助對方放鬆肢體,親身體驗如何以「同理心」來關懷他人。而關於「生命教育」,趙可式教授與我們分享她長期耕耘的寶貴經驗。不論是「安寧緩和療護」、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還是心靈成長等,看著教授熱切分享的身影,聽著一則又一則發人省思的生命故事,我們瞭解到「自然死」與「安樂死」有所不同,也從中認識「臨終關懷」的真諦。捧著對方的自尊心,讓心與心同在一條水平線上,幫助生者與亡者心安,同向光明方向前行。死亡,雖是一期生命的結束,卻也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生時能好好珍惜,便可無懼死亡的來臨。

「您知道,保護自己的孩子最棒的方法嗎?」奉獻耕耘於偏鄉教育,蘇文鈺教授和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恩師對自己的影響及其生命故事。原來,保護孩子最棒的方法,不只是保護自己的孩子,更可以通過努力,讓其他的孩子也都一同變好。身體力行,付出平等的關懷與陪伴,善的循環能消弭地理疆界、與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在老師的分享中,看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愛心。

「佛陀的生命觀」是什麼呢?「生,是物體在空間位置中的發生;命,是物體在時間單位上的延續。」常寬法師與我們分享佛陀的生命觀,從我們的身體觀察,可發現「地」(如骨骼等堅固狀態)、「水」(如血液等流動狀態)、「火」(如體溫等熱度)、「風」(如呼吸的變化等)的「四大存在」,而從「心念、記憶、思想」的有無,生命的種類可再細分為「無情」、「有情」,按不同的形成方式又可分為「胎生」、「卵

生」、「濕生」、「化生」。法師與我們分享,佛陀發現人的生命中有生、老、病、死之「苦」,為解決人的這種苦惱,尋師訪道,最後於菩提樹下打坐,體證「中道」,發現生命離苦得樂的契機。兩千多年前,佛陀的智慧觀察,竟早已呈現如現今生物科學界對生命現象的精密認識,實在令人景仰。那麼,佛教對「生命目的」的看法又是什麼呢?法師分享聖嚴師父的生命觀:生命的目的在於「許願」與「還願」;生命的意義在於「盡責」與「負責」;而「感恩」與「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因為生死,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也因為生死,才讓我們學會珍惜當下,善用生命。」參加完營隊,內心漾著一些對生命的省思。謝謝法鼓山青年院舉辦「悟吧!二日營」生命關懷工作坊,為我們帶來豐富的課程,也感恩義工菩薩們與法師的護持。一期一會的學習機會,因您們的悉心照顧而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