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教育

《只有大海知道 Long time no see》- 李岱陵 

2018-10-10

 

在最開始,看到片名時,我以為這是一部文藝片。

 

 

但是看過之後才發現,這是一部劇情片,這是一個屬於蘭嶼的故事,也是一個屬於思念的故事。

今天的電影座談會,我們有幸能與崔永薇導演一同分享我們所知道、以及我們所不知道的。

 

 

<只有大海知道>,它的開始與結束,都是阿嬤帶著孫子在龍眼樹上摘龍眼。

 

在蘭嶼,每一棵龍眼樹都是有主人的。

龍眼樹的木頭,是可以用來造船,更是其中龍骨的材料,象徵一家之柱。

而阿嬤帶著男孩採龍眼,代表爸爸快回來了,爸爸小時候最喜歡吃龍眼。

 

最後再放上這樣的場景,說明男孩經歷了這麼多,

從期待幻想中的父親到最後失望的落空,

也正因為現實殘酷,讓男孩以為阿嬤的愛理所當然,

因為一直都在身邊,所以不會珍惜。

以這樣的畫面做結尾,有著珍惜身邊的愛的意思。

 

 

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是在高雄的部分,

有一幕,是老師與男孩在車上的對話。

 

「台灣的路好多條哦,不像蘭嶼只有一條。」

「我也覺得,只有一條路比較好。」

只有一條路也很好,回到單純的初衷,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的方向,

而不是浮沉的茫然,感覺到,單純也是一種真實。

 

就好像一部電影的拍成,背後都是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

沒有理想,很多路是走不下去的,因為路上會有障礙,阻擋我們走下去。

我們會遇到苦,所以我們停下來,這是障礙,

但是當我們為了理想繼續走下去,那麼這些障礙就會是墊腳石。

 

 

「少了什麼」

「蘭嶼的傳統不是只有舞蹈,有更深的東西,如果你不在乎這些東西,跳不出那種感覺。」

丁字褲,是蘭嶼達悟族的男性傳統服飾,但是男孩們卻認為是老人所穿的,並不願意換上。

在這裡,我看到了男孩們不認同他們自己本身的文化,所以抗拒著丁字褲。

所以老師帶著他們重新去認識蘭嶼的傳統,讓他們去看,他們一直排斥的、抗拒的,是什麼。

 

 

男孩要的很簡單,卻恰恰也是最難得的。

男孩想要的,從來都不是新的鞋子,而是父親的陪伴。

陪伴,很簡單的兩個字,卻是最難的事情。

我們總是給別人,我們想要給的,但這不是他需要的。

 

所以,我們要給別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要給的,你會想盡辦法去給他所需要的。

 

 

其實,很多觀光客去到蘭嶼,他們的消費意味都很重,很多都看不起蘭嶼,而崔導演想讓大家看見真實的蘭嶼。

之所以會將電影取名<只有大海知道>,是因為蘭嶼的歷史、蘭嶼的發展,甚至蘭嶼的辛酸,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眼淚都流到了海裡,只有大海知道。

 

 

這部電影,他不是滿漢全席,但卻是最真的一盤菜。

這是屬於蘭嶼的故事,同時也屬於思念。

 

 

文◎李岱陵   攝影◎賴彥文